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化社會學專題
Seminar on Sociology of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李明璁 
課號
Soc7008 
課程識別碼
325 M026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318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7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1Soc7008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〈文化社會學專題:資本主義中的文化鬥爭〉授課大綱
Seminar on Sociology of Culture: Cultural Struggle in Capitalism

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15年秋—冬
時間:週一2:20 — 5:20pm
地點:社會系館 318 教室
授課教師:李明璁
通訊信箱:camducklee@gmail.com 

課程目標
社會學的關懷環繞著資本主義的發展,而資本主義從來不只是一種政治經濟的制度安排,更涉及廣泛的「文化」生產、流通、消費、再現和認同。越來越多學者認為資本主義的文化具有矛盾與鬥爭的多重面貌:它可能是工業化的商品、全控化的意識、庶民化的表達、霸權化的競逐、也可能是認同化的選擇。

本課程將從「大眾文化」(popular culture)發展的不同脈絡與評述觀點,開始耙梳。然後透過閱讀1960年代以降不同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經典著作:馬庫色、阿多諾、霍克海默、阿圖色、布希亞、葛蘭西、布爾迪厄等,我們要回溯在資本主義社會架構中「文化」如何深化宰制、或如何可能協商賦權。同時,也希望將這些理論與概念置於日常場景,我們一起討論生活世界中「文化」的諸多樣態:收編、爭鬥、拼貼、挪用、愉悅、踰越、消亡、創生…… 
課程要求
一、每週需按進度完成指定(必讀)文獻閱讀,並於週一中午12:00前,將下列兩份個人作業上傳至ceiba本課程網站(逾時繳交系統將自動標記):

(a) 備忘筆記(memo):請以大約一千字篇幅,精要說明當週必讀文獻中的主要論證軸線、及其與前週或你曾讀過相關文獻的關鍵對話點,最後請提出一個你讀完後會想請問作者或與大家進一步討論的問題。

(b) 讀書引文(quotes):請從當週指定文獻中直接引錄出至少五則原文(所謂一則quote,可以是一句或一段文字並附上頁碼;如原文為英文,請逕自譯成中文),以及你對該引文之簡要評論。

每週個人作業,共佔學期總成績40%。原則上不接受遲交,如有特殊理由請務必事先請假(但之後仍需補繳)。遲交兩次者以缺繳一次計算,無故缺繳兩次者,個人作業成績(即總成績之40%)將不予計分。

二、每週輪替一個小組(由2-3位同學組成)負責簡報,內容必須整合:當週所有讀本(含必讀和參考選讀)之摘要以及自行搜尋的相關補充資料。在簡報中,老師會視需要隨時插入提問,並帶領大家進行討論。負責報告組的同學,當週可免除繳交前述個人作業。小組各週簡報成績,加總後共佔學期總分之30%。

三、期末個人報告(5000字以上),佔學期總成績30%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Part. 1 發明「大眾文化」:資本主義的拉鋸戰

W03: 09/28
John Storey (2003) Inventing Popular Culture. Oxford: Blackwell. Ch. 1-4.

W04: 10/05
John Storey (2003) Inventing Popular Culture. Oxford: Blackwell. Ch. 5-8.


Part. 2 資本主義的文化宰制:意識形態與科技模控

W05: 10/12
Herbert Marcuse (1964/2015中譯) 《單向度的人》,第一至四章,頁25-176。。

W06: 10/19
Herbert Marcuse (1964/2015中譯) 《單向度的人》,第五至十章,頁177-332。。

W07: 10/26
Louis Althusser(1971/1990中譯)〈意識型態和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〉,收錄於《列寧和哲學》頁151-206。
Max Horkheimer & Theodor W. Adorno(1969/2008中譯)〈文化工業:作為群眾欺騙的啟蒙〉,收錄於《啟蒙的辯證》頁155-210。
Theodor W. Adorno(1975/1997中譯)〈文化工業再探〉,收錄於J. C. Alexander & S. Seidman編《文化與社會》,頁318-328。

W08: 11/02
Jean Baudrillard (1972/2009中譯) 《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》,第一、二章,頁1-73。

Part. 3 資本主義的文化再現:階級重組與霸權爭奪

W09: 11/09
David Swartz(1997/2006中譯)《文化與權力:布爾迪厄的社會學》,第一至五章,頁1-135。

W10: 11/16
David Swartz(1997/2006中譯)《文化與權力:布爾迪厄的社會學》,第六至九章,頁136-278。

W11: 11/23
Robert Bocock (1986/1991中譯)《文化霸權》, 全本閱讀。


Part. 4 資本主義的文化協商:消費詮釋與認同型塑

W12: 11/30
John Storey(1999/2001中譯)《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》,第八章,頁203-234。
Graeme Turner (1992/2002中譯)《英國文化研究導論》,第一至三章,頁1-150。

W13: 12/07
Graeme Turner (1992/2002中譯)《英國文化研究導論》,第四至七章,頁151-295。

W14: 12/14
Paul Willis (1977/2013中譯) 《學做工》,第一至三章,頁1-148。

W15: 12/21
Paul Willis (1977/2013中譯) 《學做工》,第四至八章、後記,頁151-。

W16: 12/28
Dick Hebdige (1979/2005中譯)《次文化:風格的意義》,全本閱讀。 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4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9/21  導論與暖身 
第3週
9/28  John Storey (2003) Inventing Popular Culture. Oxford: Blackwell. Ch. 1-4. 
第4週
10/05  John Storey (2003) Inventing Popular Culture. Oxford: Blackwell. Ch. 5-8. 
第5週
10/12  Herbert Marcuse (1964/2015中譯) 《單向度的人》,第一至四章,頁25-176。。 
第6週
10/19  Herbert Marcuse (1964/2015中譯) 《單向度的人》,第五至十章,頁177-332。。 
第7週
10/26  Louis Althusser(1971/1990中譯)〈意識型態和意識型態的國家機器〉,收錄於《列寧和哲學》頁151-206。
Max Horkheimer & Theodor W. Adorno(1969/2008中譯)〈文化工業:作為群眾欺騙的啟蒙〉,收錄於《啟蒙的辯證》頁155-210。
Theodor W. Adorno(1975/1997中譯)〈文化工業再探〉,收錄於J. C. Alexander & S. Seidman編《文化與社會》,頁318-328。
 
第8週
11/02  Jean Baudrillard (1972/2009中譯) 《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》,第一、二章,頁1-73。 
第9週
11/09  David Swartz(1997/2006中譯)《文化與權力:布爾迪厄的社會學》,第一至五章,頁1-135。  
第10週
11/16  David Swartz(1997/2006中譯)《文化與權力:布爾迪厄的社會學》,第六至九章,頁136-278。  
第11週
11/23  Robert Bocock (1986/1991中譯)《文化霸權》, 全本閱讀。  
第12週
11/30  John Storey(1999/2001中譯)《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》,第八章,頁203-234。
Graeme Turner (1992/2002中譯)《英國文化研究導論》,第一至三章,頁1-150。
 
第13週
12/07  Graeme Turner (1992/2002中譯)《英國文化研究導論》,第四至七章,頁151-295。  
第14週
12/14  Paul Willis (1977/2013中譯) 《學做工》,第一至三章,頁1-148。  
第15週
12/21  Paul Willis (1977/2013中譯) 《學做工》,第四至八章、後記,頁151-。  
第16週
12/28  Dick Hebdige (1979/2005中譯)《次文化:風格的意義》,全本閱讀。  
第17週
1/04  個人研究計畫討論